四年级上册《温度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4-11-13 16:24:04
四年级上册《温度》教学反思

四年级上册《温度》教学反思

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,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,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,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《温度》教学反思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四年级上册《温度》教学反思1

7月3号,我给市级骨干上了一节数学课。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教材(北师大版)第七单第一节课的内容《温度》。下面,我就这节课,我想说一说自已的感想。这节课我共分为四个环节。

一、感知温度。

让学生感受到温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在这个环节上,我创设了“两瓶水”的教学情境。让学生感受到冷和热——感知温度,从而导入本题。

二、了解零上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,会找温度。

这个环节,我也是从生活中的温度出发,以“冰箱窗口上的温度数据”引入,让学生会读温度,知道零上、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写法。进而介绍温度计、0度的教学。在这环节上,我第一次上课时,并不是这样设计的。经过教研员们的指导,让我体会到,温度来自于生活,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,去寻找温度。这样让学生感受到,其实温度就在我们的身边,数学处处存在。

三、比较温度,感受学习负数的必要性

这个环节,是最让我头疼的。尝试了多种方法,效果不是特别的好。由于是三年级的孩子,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要过高。必竞还差半年多呢?所以,我就先出示两组温度,一组零上,一组零下,通过标温度,然后,小组合作,讨论,怎样比较零下和零下的温度。在这个环节上,教研员们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。这样的教学环节,学生学会了怎样比较温度。能够掌握了比较温度的一些规律。其实,在这个环节上,教研员还给了我一些建议。出示:两个零上的温度,两个零下的温度,0度,大胆放开,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发现温度之间存在的规律。但是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点。所以,没有大胆的去尝试。最后我选择了放弃。有机会真想尝试一下。

四、观察地图,总结南北、东西的温度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。

在这一环节上,让学生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,了解我国的天气情况,渗透了他们爱祖国,爱家乡的情怀。

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体会,希望大家能够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,促进我成长。

四年级上册《温度》教学反思2

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《温度》教学反思《温度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《生活中的负数》第一课时,本节课的目标是结合温度的实例,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,体验用带“-”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;通过在温度计上标记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活动,体会零上温度零摄氏度,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顺序关系,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,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。学生初次接触负数,直接接触抽象概念学生难以理解,因此我首先将天气预报融入课堂中,通过播报北京、漠河、西安、台北、拉萨等地的温度信息,让学生读图,从图中提取信息。

接着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,学生用各种方法描述了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,由此引出“+5℃”和“-2℃”的表示方法。展示温度计,让学生观察温度计,认识温度计上的各种信息,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标出北京、漠河、西安、台北、拉萨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,利用温度计上的刻度高低,比较各个城市的温度高低;脱离温度计的情境,总结零下温度比大小的方法,从而达成本节课的目标。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都是有独立个性的孩子,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北京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,有学生用竖线表示,有学生用山来表示,有的用小漫画表示温度高低,非常有创意。本节课我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最后十分钟处理了练习题,针对练习题中学生出现的问题,有针对的再次讲解强调,保证学生当堂掌握。本节课中存在一个问题是没有强调摄氏度的读法,很多时候用度表示了摄氏度,这导致了小部分学生将温度的摄氏度与量角的度搞混,在总复习时出现问题,今后在数学课堂上用语要规范。

四年级上册《温度》教学反思3

我执教的《温度》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《生活中的负数》第一课时,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,借助温度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正负数的意义,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,同时能够进行正确地读、写;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。教材创设了从天气预报中获取信息的情境,目的是激活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,让学生通过观察各地的气温,发现零度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,再通过读、写零下温度,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,体会负数、负号的特征,从而初步的感受和理解负数。

当学生第一次接触负数,要建立负数的概念不太容易,但负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遥远与陌生。所有的学生都收看或收听过天气预报,对零下温度也有一定的认识,但这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生活化的基础之上。生活化并非数学化,因此,这节课就是要利用学生的.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。在这一进程中,学生学习难免会遇到困难,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搭建阶梯。

在设计时我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,围绕每天都接触的温度这一主题,引入测量温度的工具——温度计,从观察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,体会温度高低比较的方法;在学习如何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时,从两个零上温度的比较开始,逐步过渡到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,由易到难,渐进突破。

在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之前,我就借助了具体形象的测量温度的工具——温度计来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。认识了温度计之后,我先让学生比较两个零上温度,再比较二个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,学生借助了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来直观形象的辨别温度的高低,最后抽象比较-5℃和-20℃的高低,使学生对温度高低的判断有了比较抽象的想法,很好地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。将学习的坡度降到学生易于掌握的程度,收到了较好的效果。

另外德育教育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部分。由祖国南边的海南,讲到北边的哈尔滨,首都北京,西南的拉萨等重要城市的温度,无不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博大,增强民族自信心,爱国心。

四年级上册《温度》教学反思4

1.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,以及热的水随着时间的推移,温度会下降到和周围环境一样的温度。

2.在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时,实验数据学生能很轻松的得到,本实验也不是很难,但如何分析数据得到我们需要的知识这一问题还需重点加强。这涉及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。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,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、学会整理归纳信息,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,并恰当的利用信息,以培养收集、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。

总之科学课上,动手和动脑是并存的,而学生现在很多往往是分开的,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,看到新奇的、好玩的仪器时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,一动手之后,只关注一些现象,哪怕是与生活中相违背的现象,学生们也不去思考,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。这也是今后值得去思考的问题:怎样在动手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自主、合作探究。

四年级上册《温度》教学反思5

《温度》是北师大版小学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7页的内容,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,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,并会正确读写。

本课教学我努力体现了《标准》倡导的理念“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,是师生之间,学生之间交往互动,共同发展的过程”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。

1、力求数学知识的情境化、生活化

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、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便于儿童理解,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,增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如:课前让学生调查我国一些城市的气温;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;结合切身的体验来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。这样,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,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。

2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

“活动是认识的基础,智慧从动作开始。”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,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小学生。在教学中,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,对教材进行了设计,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,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。

3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

当今社会“主体回归”的意识已日渐重视,我们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,关注学生的发展。因此,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去发现,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,让他们自己支配整个课堂,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。在最后,我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中的收获进行总结,此时,我把权力交给了学生,使他们在主动、乐意总结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的运用。

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:教师讲的过多,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。也由于时间的关系,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。

整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挺高的,但主动性还不够,好多东西都需要老师提醒、点拔以后才能说出,这同时也表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培养。

《四年级上册《温度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